按理說,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的上市應該很艱難: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中實力最弱的一家,在今年亞洲表現最糟的股市上市。但是,在國家機器的全力支持下,這宗仍有望成為全球最大首次公開發行(IPO)的上市,幾乎沒有在上海搞砸的可能。事實上也確實沒有搞砸。當然,周四不足1%的首日漲幅可謂極小:此前在上海上市的五家銀行首日漲幅平均達到13%。但是,農行的發行價定得較高,沒有提供首日大漲的空間。若按預期賬面價值來計,承銷商們為這家近在2007年還深陷負資產的銀行贏得了相對于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的小幅溢價。
其余配角也值得敬佩。農行是航運集團中遠(Cosco)上市以來首家在上市中使用戰略投資者的中國國有企業;中遠集團在2007年6月上市時,曾引入中化集團(Sinochem)、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hina Aerospace)和五礦集團(Minmetals)作為股東。農行有五分之二股票由27家戰略投資者持有,至少鎖定一年,還有五分之一股票由173家機構按照標準的三個月交易限制安排持有。這意味著在流通的234億股(占農行總股份的8%)中,只有94億股是可以交易的;在這些股票中,40億股已經易手。正常情況下,這樣的首日交易量意味著股價出現至少兩位數增幅,因為在新股申購期間未能中簽的散戶投資者競相進場,期盼著轉手拋出獲利。農行股價剛剛持平這個事實似乎表明,賣出壓力高得不尋常,而中金公司(CICC)作為后市穩定代理人,做出了從市場上購回股票的英勇努力。周五,高盛(Goldman Sachs)將在農行香港上市中扮演這個角色。先生們,祝你們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