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西湖風景名勝區的諸多高檔會所不對普通百姓開放,引發了媒體的口誅筆伐。高檔會所駛入風景名勝,固然有將公眾擠出之虞,但是媒體對此一邊倒也非好事,甚至可能會讓一新生事物夭折。
從歷史的角度考察,我們會發現,西湖至今尚能留存如此眾多的名勝古跡,政府開明自然重要——如白居易修建白堤、蘇東坡修建蘇堤和始于2002年的“西湖西進”,但更重要的是諸多私產者的努力。正是這些先賢的努力,才使得西湖的今天勝西子。
不妨從那篇《高檔會所擠占西湖景區遭質疑 被指"還湖于權貴"》的報道中所指出的幾個知名景點談起。南山路上的“1917花園餐廳”,原來叫“膺白樓”,是從民國要人黃郛的別墅舊居改造而成;位于環西湖孤山南麓的俞曲園紀念館,是由晚清著名學者俞樾的舊居俞樓改建而來;北山路上的“菩提精舍”,原是民國早年24名滬杭居士紳商籌款建成的修行佛法之地 …… 這些地方本是舊居,意味著在昔日也是屬于私人之住所,而非普通民眾的游覽之處。類似的景點設施還有很多,如今日的西子賓館和西湖國賓館,當年也是幾位財主的私產。
您已閱讀25%(446字),剩余75%(135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