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門子(Siemens)印度公司董事總經理阿爾明?布呂克(Armin Bruck)試圖讓這家德國工程公司的董事會相信印度的創新潛力時,他交給了他們一輛塔塔(Tata) Nano的車鑰匙。他希望借此傳達一個革命性大眾市場產品的“氣息和感覺”,并說服公司領導層同意改進針對印度消費者的本土創新供應。因此,今年2月,西門子首席執行官羅旭德(Peter L?scher)及其同事海因里希?海辛格(Heinrich Hiesinger)、喬?凱瑟爾(Joe Kaeser)坐進了這輛全世界最廉價的汽車(售價2000美元),并驅車在新德里市周圍轉了轉。
這次試駕活動堅定了西門子重新改革其為低成本新興市場發展高質量工程技術戰略的努力。歸根結底,如果一家印度公司憑借一輛汽車便能做到的事,那么歐洲最大的工程公司用鋼鐵制造設備、發電機和火車車廂又怎么可能做不到呢?
為了爭奪印度及中國日益龐大的市場,一場在西門子、通用電氣(GE)這樣的跨國公司以及拿丁集團(Larsen & Toubro)、巴拉特重型電氣有限公司(Bharat Heavy Electricals)、Delta和東軟(Neusoft)等不太知名的本土企業之間展開的科技競賽正迅速白熱化。
您已閱讀16%(518字),剩余84%(265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