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呼吁對銀行業的角色進行公正的調查。就職權和成員資格而言,英國財政大臣上周宣布成立的獨立委員會完全適合承擔這一任務。社會需要銀行,但不是當今那種自私的銀行。獨立委員會有機會糾正這一錯誤。要這么做,它需要承認銀行的重要貢獻,并將之與銀行逐漸形成、目前妨礙著整個體系的其它金融活動帶來的混亂區別開來。這項工作非常重要,因為如果獨立委員會取得成功,就可以幫助解決“銀行何時不是銀行”的社會謎題。
很難想象有哪個行業能比銀行在全球經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通過吸收民眾、企業和政府手中的多余資金,并將其貸給其它機構,銀行啟動了經濟機器并保持其運轉。沒有這種媒介,貨幣就無法交換,經濟增長就會停滯,社會就會僵化,因為繼承會取代創業,成為財富轉移的主要手段。
不知何故,在過去的二十五年里,銀行忘記了自己的核心使命。在尋求短期利益的貪婪股東的鼓勵下,在監管放松和技術發展的推動下,銀行模式變得越來越復雜。金融創新從一種促進資本流動的工具,變成了銀行家及其股東賺錢的技巧。銀行變成了無法辨認、從事無數種活動的綜合企業,這些活動沒有為其帶來多少價值,卻經常會讓銀行從曾經是其核心業務、對社會有用的活動中分心。
您已閱讀36%(496字),剩余64%(89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