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成功度過了2008-09年的全球危機。作為過去3年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亞洲業務的主席,我有幸親自見證了亞洲這種非凡的適應能力。在如今即將返回美國之際,我感到有三個經驗教訓非常引人注目。
首先,亞洲很好地汲取了1997-98年地區危機的沉痛教訓。那場危機主要源于亞洲易于遭受國際資本流動變化的沖擊。亞洲各國外匯儲備匱乏,短期外債過多,實施剛性的匯率盯住制度,因此在熱錢開始逃離之際,幾乎沒有幸免于難的機會。當泰國倒下的時候,印度尼西亞、韓國、臺灣以及發展中亞洲的其它大部分地區也很快陷入了危機。
相比之下,對亞洲而言,最近這場危機主要是一場外部需求沖擊。2009年全球商品貿易前所未有地下滑了11.8%,嚴重打擊了這個出口主導型地區。亞洲各地無一幸免,要么陷入嚴重衰退,例如日本、臺灣、馬來西亞和泰國,要么經濟大幅滑坡,例如中國、印度和韓國。但亞洲在兩次危機期間的外匯儲備積累——從1998年的不到1萬億美元至2009年的近5萬億美元——使其免于遭受了雷曼兄弟(Lehman)破產后的金融動蕩。
您已閱讀26%(457字),剩余74%(132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