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的發生速率與嚴重程度已經不祥地惡化了。過去三十年間,平均每三年會發生一次危機。而現在,2008年末的危機剛剛過去18個月,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就猛烈來襲。鑒于一場危機看似會引發另一場危機,且兩場危機間的導火線正變得越來越短,世界經濟如今正處于非常危險的道路上。
每場危機都有自己的典型代表——從泰國、網絡到次貸。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寬松的貨幣。“格林斯潘對策(Greenspan put)”——認為央行應該迅速且大力阻止金融市場動蕩的觀點——是短效麻醉劑,一次又一次地為下場危機搭建舞臺。
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過度寬松的貨幣供應催生了股市泡沫。在該泡沫于2000年破裂后,又一次異常寬松的貨幣政策,為巨大的房地產與信貸泡沫搭建了舞臺。而泡沫破裂后大屠殺的余震,如今將歐洲推向了危險的邊沿。
您已閱讀22%(355字),剩余78%(122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