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帕提農神廟的柱子可能正在垮塌。但在地球的另一面,中國長城的石墻,印度門(Gateway of India)的玄武巖拱門,乃至馬來西亞石油的雙子塔(Twin Towers of Petronas),看上去很少像現在這樣堅固。在歐洲艱難應對緩慢增長和巨額赤字之際,亞洲國家面對著截然不同的問題。它們流動性充裕、經濟正以危機前的速度迅猛增長,如果說有什么麻煩的話,那就是它們存在過熱的危險。
過去,“脫鉤”一詞從來沒有正確反映出亞洲經濟體的現實: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多年里,它們變得越來越依賴西方人的購物車。事實上,在雷曼(Lehman)危機爆發前的十年里,亞洲出口占產出的比例從37%升至47%,導致它們加大——而不是減小——對外部需求的依賴。但是,盡管在2008年末信貸市場凍結時,外部需求大多在一夜之間蒸發,但亞洲經濟體卻轉眼之間就恢復增長。如今,亞洲即便不是徹底“脫鉤”,也毫無疑問不再受西方拖累。
除日本之外的亞洲(經紀商們在提及“亞洲”時喜歡剔除掉其增長緩慢、拖后腿的部分),今年的經濟增速很可能超過8%。一年之前,這會被視為天方夜譚。亞洲某些開放程度最大的經濟體,曾被外部需求驟減“閃了腰”。如今它們已恢復增長,而且增速驚人。新加坡經濟去年萎縮了2%(幅度比最初擔心的要小),今年將增長6%以上。馬來西亞的產出去年萎縮了1.7%,今年將至少增長5.5%。甚至連泰國今年也將增長近5%(去年萎縮了2.3%),盡管其激烈的街頭斗爭正在嚇跑游客。
您已閱讀33%(623字),剩余67%(125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