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北京車展在舉辦到第十一屆的時候,看上去依然有點像是展銷會,但是顯然各大廠家做活動的水平和投入是高多了。財大氣粗的奧迪、奔馳們在車展現場的搭建費用就達到幾百萬之巨,加上主展視頻、前期投入等,一場車展秀的成本過千萬,比普通的一次新車發布會的成本還高。但是,策劃創意的魅力或許就在于,不是花了大價錢就能取得好的效果的。
大眾汽車把旗下的8個子品牌匯聚到了同一個展館內,而這個展館被安排在了主展館之外,由大眾自己搭建,從正門進入需要走到展館的另一邊出口才能看到,卻沒有任何的指示牌告知參觀者。如果說這還不算大問題的話,那么大眾的這個做法導致了奧迪不能跟奔馳、寶馬同臺爭寵,賓利和蘭博基尼不能在勞斯萊斯和法拉利左右奪目,布加迪也無法在最受觀眾喜愛的豪華館內笑傲,這恐怕就有相當大的損失了。當人們從炫目的W4和E4走出來,拖著疲憊的雙腿,終于找到大眾館的時候,不知道還能不能對已經被3800萬買走并且只能遠觀的布加迪威航提起興趣。
從2008年至今完成了一輪技術升級之后,凱迪拉克具備了角逐細分市場的能力,而一季度的銷售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凱迪拉克選擇了跟中影深入合作,上了韓三平韓爺的船。娛樂圈確實是一個吸引眼球的好依托。但是并不是說娛樂圈吸引過來的眼球就會幫助汽車企業提升銷量。事實上,在30—100萬消費區域的中國消費者,最多的是低調務實的實力派,要么是老子天下第一的個性人物,還有就是群體越來越小的暴發戶。找韓爺合作,恐怕難以吸引前兩類消費者。而據我了解凱迪拉克的目標似乎是擺脫暴發戶愛車的形象。在同級別產品中,奧迪和寶馬絕少使用娛樂明星做代言或做廣告,最多在高爾夫比賽中邀請些名人助陣,要么在電影或電視劇中做植入。只有奔馳熱衷于使用頂級當紅藝人拍廣告,但是相信奔馳不會在車展上宣傳自己要贊助《建黨大業》這類影片,對于豪華車而言,明星只是一個漂亮的架子,而不是品牌的實際代表。此外,凱迪拉克的宣傳中,依然固守著宣傳其為“貓王”座駕,夢露座駕,甚至是婚車首選,高調宣揚其代表著美國夢。對不起,當代中國的消費者都很清醒,不喜歡做夢,尤其是其他國家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