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世界其它國家之間已相互失愛于對方。親日派還在熱情洋溢地談論著日本的高效、絕妙的菜肴、以及精致的美感,這也可以理解。但除此之外,現在若和其他人談起日本,換來的可能不是驚訝的表情,就是掩飾不住的倦意。投資者認為,日本對他們宣揚股東價值的努力拒不買賬,而且在那里,股市若能反彈至1990年水平的四分之一,就算是一輪牛市了。人們對于日本的興趣是如此缺乏,以至于一位駐日本的經紀商開玩笑說,正考慮將“日本”二字從自己投資報告的標題中刪去,以吸引更多客戶來閱讀。
與此同時,日本在審視外部世界時,也帶著某種沮喪的超然。這個國家堅信,自己并沒有全盤照搬更加瘋狂、不受約束的市場資本主義理念,卻仍然感到失望:不管怎么說,本國出口依賴型經濟所遭遇的緊縮,比那些不計后果的競爭對手更為嚴重。對于日益崛起的中國,它的態度是一種緊張的順從。在外交和地緣政治領域,中國早已壓倒日本,現在又將很快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甚至在面對韓國時,日本都有一絲艷羨之情,這個昔日殖民地的工業發展正迅速趕超日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韓國社會也更為適應全球化所帶來的改變。
目光轉向日本國內,反對黨終于從強硬的自民黨(Liberal Democrats)手中奪走了政權,但僅僅8個月之后,人們的幻想便破滅了。一些人曾大膽希冀上演一場現代版的明治維新(Meiji Restoration),但結果并不盡如人意。已經有人開始議論“改革派”領袖鳩山由紀夫(Yukio Hatoyama)會在何時辭職。從經濟上看——盡管上周執政黨內部已經形成了一個支持制定通脹目標的派別——國家領導人對通縮依然抱有一種宿命般的默許態度。不錯,15年來物價水平或多或少不斷下跌,并沒有引發某些人所預言的危機。但名義產出的不斷下滑,加速了日本經濟的相對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