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的方式,來緩解高房價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似乎是件一舉多得的事情;然而,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是否真的可以如任志強所說的那樣,很好地解決窮人的住房問題呢?
提到保障性住房問題,大多數人就會提及香港。香港政府確實為低收入階層提供了價格相對便宜的公屋;然而,不要忘記,香港的公屋在解決低收入階層住房問題、維持社會穩定的同時,還起到一個更為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維持香港超高房價的合理性。這不是危言聳聽,可以回顧一下董建華出任特首時的“八萬五”政策。
八萬五建屋計劃是董建華在1997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提出的一項政策。董建華提出每年私人樓宇單位、居者有其屋單位和夾心階層住房計劃單位供應不少于八萬五千個,希望十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六年半縮短至三年。“八萬五”政策只實施了一年。香港樓價在1997年10月19日的最高峰后,在亞洲金融危機的一年間下跌了一半,其后在1999年反彈兩成,但隨著八萬五時期所興建的樓宇陸續落成,加上種種因素,樓價在其后3年多再下跌超過四成,在2003年8月24日跌至谷底。在這五年零十個月,香港樓價下跌七成。
您已閱讀40%(487字),剩余60%(72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