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在那些戰亂后的國家追逐利潤,總會遭遇懷疑與反對。尤其是圍繞自然資源的經濟誘因,往往被視為延長戰事,阻礙調停和社會進步??扇缃?,戰亂后國家日益渴望以貿易補充援助,加上長期投資越來越容易獲得,在這兩大因素的推動下,一條和平與發展的新道路正被開辟出來。
要讓自然資源財富在發展方面發揮有效作用,首要條件就是具備透明和有問責制度的投資環境。然而,正如一些西非和其它地區的國家所發現的那樣,僅有這一點還不夠。缺乏大規模、長期的承諾(我們稱之為“宏觀融資”),在具有政治意義的時間框架內改進治理不會帶來切實的效益。因此,一批由政府支持的自然資源投資,為各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提供了新的選擇。
西方對于此類投資(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投資)的主要指責,即這些投資出于商業利益(而非慈善興趣),在許多非洲國家看來是確切并且完全沒有異議的。的確,對于亞洲投資者在非洲的形象,存在著一種嚴重的誤解和一種更廣泛、更深層的荒唐神話。
您已閱讀27%(403字),剩余73%(111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