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4日上午,北京下了雪,第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溫總理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記者見面會中回答了13個問題,范圍廣泛,涉及到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增長結構、處理通脹預期的三方關系,去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中方強硬的“真相”,中美關系的摩擦處理,“一國兩制”治理方法和對于臺灣、香港同胞的關懷和問候等。
最后一個提問者,來自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女記者很客氣地問溫家寶:“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看到國內很多老百姓對于國家實力的自我感覺、社會氛圍可能出現了一些變化,有的時候在媒體上會看到一些民眾說我們中國強大了,現在要在國際上揚眉吐氣,有一些民眾的反應可能也比較極端一些。請問這個民意對于中國政府的對外政策有多大影響力?”
溫家寶慎重地回答說:“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遭受的苦難太深重了。因此,他們對于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懷有強烈的感情。我們的外交政策基本出發點還是要維護國家的利益,最重要的就是主權和領土完整。當然,我們的對外方針還要考慮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中國又是一個重友誼、守信用、有尊嚴的民族,平等對待對我們友好的民族,也是我們最重要的出發點。因此,世界的文化是多樣的,國家的社會制度也是不同的,但是我們認為這都不妨礙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之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相學習和借鑒。在這方面,我曾經在新加坡就講過,開放包容,國家才能富強。如果說民意,那么這兩個方面都是我們應該尊重的。”
您已閱讀32%(638字),剩余68%(13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