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網編輯:
讀了《中國樓市不會崩盤》一文,我認為作者說的也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看了作者引用并借以進行分析的數據后,發覺作者似乎沒有察覺到自己分析方法有個“數據陷阱”,即只用平均值進行分析,而沒有考慮到中國社會本身的財富分配不均問題,這可是非常大的失誤。
例如,作者稱:“和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家庭杠桿率的驚人漲幅不同,中國家庭債務大概只相當于GDP的17%,而美國約為96%,歐元區為62%。”。乍看起來,中國家庭的負債率真的很低,但是必須考慮巨大的城鄉差異,巨大的收入差異。在大城市中的年輕夫妻,他們的家庭負債絕對不是一個用全國的平均值只有17%這樣的數據說明的。這些成為房奴的年輕人,他們的負債狀況極其糟糕,稍有不慎就會跌入債務陷阱的萬丈深淵之中。生活的樂趣全無,整天生活在恐怖和絕望之中。而這種家庭生活樂趣的損失,這種全社會的壓抑的代價和成本,是用作者的數據所無法說明和表達的。
您已閱讀30%(392字),剩余70%(89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