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月份的CPI增速達到2.7%,比1月的1.5%快出不少,也超過了2.25%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通脹壓力最近四個月連續增加,會不會加快中國貨幣政策緊縮的進程?中國是否會因此提前進入加息周期?
中國經濟2010年面臨的通脹壓力肯定要超過去年,但單憑2月的CPI數據還不能得出中國面臨嚴重通脹威脅的結論。受春節因素影響,中國1月和2月的CPI數據往往容易出現失真。組成CPI籃子的商品類別中,除了食品價格上漲壓力較大,制造業產品的價格仍受到市場供過于求的壓力,公用事業產品的價格上漲也受到嚴格的行政性限制。未來幾個月,CPI溫和上漲的可能性大于快速上漲。中國提出將今年的CPI增幅控制在3-4%,現在看來難度不小。不過另一方面,出現5%以上通脹的可能性也不大,除非全球經濟復蘇的進程突然加速,帶動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漲價。
與通脹相比,對中國貨幣政策更現實的威脅是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地產價格。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10.7%。而且從居民的實際感受看,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大大低估了房價上漲實際的幅度。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否在形成一個大泡沫,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基于貨幣供給的大幅增長和城市居住用地的有限供給,中國房價面臨持續上漲的壓力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房地產過熱容易引發經濟失衡和銀行體系的壞賬,擴大社會的貧富差距,更可能激化社會矛盾。從經濟和政治的角度講,中國社會對高房價的承受力是有限的。這個底線在哪里,現在還很難斷言,但是從“兩會”前后,中國從稅收政策、土地供給、銀行信貸方面連續給房地產市場降溫的舉動看,政府已經決心避免去年房價暴漲的景象在今年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