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可以在媒體上碰到似是而非的經濟理論,其強勢的結論如果不加推敲,很容易讓讀者步入邏輯推理的誤區。本文就試圖討論一篇此前刊登在FT中文網上的題為“高房價拖累中國經濟發展”的文章。筆者對中國房價并沒有深入研究,所以不能隨便評論這篇文章的主題和結論。這里主要想談談此文在基本經濟常識以及邏輯上的謬誤。
文中有這么一段:
“和汽車消費相比,住房是生活的基本保障,是人生存的必需品。住房消費水平及居住福利實現的如何,從根本上來說,也反映了居住生存這個基本人權的好壞。住房消費作為‘衣食住行’中的重要一環,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彈性消費’,也不是像開發商所講的‘魚翅’般的‘奢侈品消費’,而是生存必須的剛性需求和剛性消費。而轎車消費則相反,它只是一種改善行走的生活工具。買與不買,危及不了人的基本生存條件和環境。正是這種‘可有可無’,使汽車市場呈現極大的‘彈性需求’和‘彈性消費’特色。按照基本的經濟常識,在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創造了消費升級的空間后,剛性需求和消費增長,一定會比彈性需求和消費增長要來得快得多。”
您已閱讀24%(451字),剩余76%(144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