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初的黑暗歲月里,通脹末日論者匯聚成群。他們發出警告:當心,龐大的刺激措施和不斷膨脹的央行資產負債表將摧毀你血汗錢的價值。主權債券市場對此表示認同——例如,6個月內,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就從12月份2%的低點上漲了170個基點。
但此后通脹依舊不溫不火,憂慮情緒有所緩解。這種情況是否即將轉變?今年1月,世界各地高于預期的通脹數據比比皆是。美國生產者價格上漲1.4%,比預測高出60個基點。國境線另一邊,加拿大消費者價格的上漲速度創下一年多來之最。英國通脹率再次比目標水平高出了一個多百分點。從以色列到印度尼西亞,許多國家都在奮力遏制價格上漲。
這些價格的急劇上漲,有很多起因于能源與食品成本的上升。通脹溫和派指出,剔除這些因素后的核心通脹率總體而言仍較為溫和;例如,美國1月份的消費者價格實際較上月有所下降。但忽視整體通脹率是危險的。畢竟,燃料和大米價格對于歐洲人和越南人同樣重要,而且能夠影響通脹預期。
您已閱讀63%(407字),剩余37%(24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