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好消息:瑞銀(UBS)第四季度業績優于預期,實現凈利潤12億瑞郎,這是首席執行官郭儒博(Oswald Grübel)上任一年來瑞銀首度盈利。這一逆轉使瑞銀全年虧損額從2008年創記錄的213億瑞郎,收窄至27億瑞郎,標志著郭儒博削減成本的計劃初戰告捷,盡管一次性稅收抵免和對瑞銀自身債務計提的會計費用減少也在其中起到了作用。現在說說壞消息:瑞銀財富管理部門和瑞士銀行業務的資金流出較上一季度幾乎增加了一倍,達到330億瑞郎,美國理財業務的資金流出也達到120億瑞郎。郭儒博希望,隨著銀行恢復可持續的盈利,客戶能夠重新樹立信心。然而,大刀闊斧地削減成本或許是打造“新瑞銀”過程中最容易的事情。遏止有錢客戶的流失可能難度更大。
畢竟,瑞銀在金融危機期間的投資損失,以及隨后接受瑞士政府救助的事實,令投資者和客戶感到不安,去年他們共撤資900億瑞郎。與美國稅務當局就避稅和銀行保密制度展開的冗長法律爭執,進一步損害了這家銀行的聲譽。意大利稅務特赦發現海外持有約950億歐元未申報的意大利資金,這加速了瑞銀資金的流失。出售巴西的瑞銀 Pactual子公司和顧問流失也是原因所在。
恢復盈利或許會有幫助;讓私人銀行部門擺脫不加選擇募集資金的思維模式,也會有所幫助,這種思維模式曾經將提高市場份額置于服務質量之上。上述種種辦法,郭儒博在瑞信(Credit Suisse)都曾經用過。但盡管在削減成本上初見成效,投資者依然拋售瑞銀股票,致使該股跌逾5%。要想贏回他們的信心,光靠一個季度的盈利和投資銀行業務的明顯反彈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