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八!如果有人還在懷疑中國對于目標的崇拜,那么上周發布的2009年經濟增幅中的各種貢獻因素,應當打消任何殘存的疑慮。在出口大幅下滑之際,作為補償,北京方面加大了投資力度,使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保持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相稱的水平上。在去年8.7%的經濟增幅中,92%來自固定資產支出,而此前中國即便沒有這些固定資產投資也運行良好。總之,8%的增長目標壓倒一切。
不過,在2010年,情況似乎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就全國而言,神奇的8%增長目標依然有效。但正如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所指出的,有跡象表明,地方政府正在加大對增長質量的關注。據當地媒體報道,上海市政府將不再按GDP數據對全市各區進行排名。這里的言外之意是:自上而下的規劃,會助長自下而上的資源配置不當。與此同時,廣東、江蘇和浙江等出口大省,據報道今年都設定了較低的增長目標,顯然,更好的做法是專注于增長質量。
這些轉變并不意味著中國走上告別經濟增長目標的道路,這些目標仍是官員晉升體制的核心。而且,有關再平衡的漂亮言辭,并不總是能夠在實踐中兌現。三年前,溫家寶總理就批評中國經濟“不平衡”及“不可持續”,但在經濟低迷期間用投資代替出口,只是讓中國對出口的依賴正當化了。但是,在官方對經濟結構的評論中,似乎有一種新的緊迫感。上周,國家主席胡錦濤號召加快發展服務業、消費和科技,減輕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如果經濟增長目標的地位在此過程中有所降低,那將會更好。
您已閱讀94%(612字),剩余6%(3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