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無需等到硅谷出現就已斷定,有些地方將成為無形知識的中心。1890年,這位劍橋大學(Cambridge)的著名經濟學家認為,“從事同一種技能型行業的人,彼此從行業區附近獲得的好處是巨大的。行業的秘密不再成為秘密;而似乎成了公開之事……如果某人有了一種新思想,它會得到他人的采納,并與他人的想法結合在一起,繼而萌發出更多新思想。”馬歇爾知道,你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會對你所學知識和所掙工資產生影響。但經濟學家難以回答的一個問題是,知識到底是如何傳播的,以及在哪些人之間傳播。
馬歇爾著重闡述了思想如何在彼此類似的公司之間傳播。然而,思想傳播也存在其它看似合理的可能方式。《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的作者簡?雅各布斯(Jane Jacobs)就對思想在不同行業之間的傳播更感興趣,她列舉出了伊達?羅森莎(Ida Rosenthal)發明胸罩、3M公司開發透明膠帶等諸多例子。3M最初是一家礦業公司。
還可能有更為尋常的因素對思想傳播產生影響:或許創新型城市具有創新性,是因為它們擁有如此之多的就業崗位和勞動者,使每位勞動者都更容易找到理想工作。或許,城市居民變得更加聰明,只是因為他們周圍都是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人。
您已閱讀38%(570字),剩余62%(93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