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剛過,西方媒體批評中國“傲慢”的言論集中出現。《今日美國報》抱怨,“中國給制裁伊朗設障礙”。法國《費加羅報》稱,希望經濟開放能使中國對世界其他國家更加彬彬有禮的夢想已宣告破滅。法國《世界報》問,“賺中國的錢和民主自由價值孰輕孰重?”并呼吁“以強硬對待中國的強硬”,因為“軟弱只能讓中國更加有恃無恐”。歐洲議會副議長斯科特3日在英國《獨立報》上呼吁,“從2010年起,歐盟在外交關系中的新角色必須取決于它的價值觀”,“我們需要新力量來控制中國”。
不只是歐美媒體這樣想,身處東亞的韓國媒體也發炮攻擊。《首爾新聞》日前不客氣地批評:“中國外交目中無人”!該報認為中國對朝鮮半島問題的重視不夠,負責朝鮮半島問題的外交官員中,并沒有與韓國新任駐華大使柳佑益相對等的重量級官員,也缺乏真正的朝鮮問題專家。該報還擔憂,在“有所作為”的思路下,中國已開始放棄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之下彬彬有禮的低調外交方式。
不出意外的話,這些批評照例會在中國引發眾多熱血青年的憤怒回應,認為這是西方媒體在挑中國的刺,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個翻版。然而,作為獨立的智庫,我們認為應該冷靜看待外界的批評。中國的發展不是自現在始,“中國威脅論”也不是今天才有,但為什么國際上現在一致認為中國變得傲慢?只要中國與各國相處,這背后的問題就值得深思。
您已閱讀27%(554字),剩余73%(153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