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面對一個不可預測和令人憂慮的新年時,至少可以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1600年前,即將進入公元410年。這一年羅馬被攻陷,羅馬帝國放棄了對英國的統治。盡管這標志著“英國歷史”的輝煌開端,但隨著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野蠻人開始了對低地英國的無情征服,它也標志著一場衰退的開始,這場衰退足以令近期所有的危機都黯然失色。
關于5世紀英國經濟的信息有限 而且全部來自考古發現,不過這些信息非常一致而且極其凄涼。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英國受益于由金、銀、銅3種金屬組成的成熟幣制,這種有擔保而又充裕的交換媒介,對英國經濟活動起到潤滑作用。在5世紀的頭10年,帝國造幣廠鑄造的新幣不再從歐洲大陸流入英國,盡管有人試圖制造當地貨幣,但很快就放棄了。在從公元420年左右開始的約300年里,英國經濟一直在沒有錢幣的情況下運行。
核心制造業也以類似的方式衰落。武士貴族階層用來彰顯其財富和地位的高級金屬制品的生產略有延續,但在純功能性產品的制造方面,卻出現了意外變化——而且都是朝著壞的方面。羅馬墓地中發現的許多柳釘靴子和棺材用鐵釘表明,當時的英國擁有大量的簡單鐵制品。這些鐵制品與鑄幣一樣,在5世紀初期消失,同時消失的還有生產了大量既美觀又具功能性的輪制陶器的產業。從5世紀初開始的約250年的時間里,陶工的輪具——最基本的工具,能大批量制作光滑的薄壁器具——也完全從英國消失了。僅存的陶器由手工捏制,在露天以“磚垛”狀(一個用來形容篝火里一摞陶器的絕佳詞語)燒制,而不是像羅馬時代那樣在窯內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