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應是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之年。世界對他寄予厚望,而在上任頭幾周,他沒有讓人失望:他的就職演講鼓舞人心;他在開羅發表的演說令人心折,承諾推動伊斯蘭世界和西方國家之間締結新的契約;他還擬定了激進的國內議程,其核心是經濟復蘇和醫療改革。
時至年底,這位美國總統傷痕累累,不堪重負。經過數周的深思熟慮,加上傷亡人數不斷攀升,他批準向阿富汗增派3萬余名士兵,再度喚醒了人們心目中越戰的陰影。由于未能獲得國會中共和黨人的支持,他的醫療改革陷入停滯。在上任的第一年里,奧巴馬的行程比歷史上任何一位美國總統都要繁忙。他修補了美國的形象(在布什任期之后,這可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是,這位被《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稱之為“沉靜的美國人”的男子,接下來讓人們對美國領導地位的穩固性產生了懷疑。
奧巴馬前往中國途中訪問東京時,在日本天皇面前鞠躬的照片,引發了這些相互沖突的觀點。但與所有的照片一樣,這幅圖像并不能說明一切。在國內,這位總統的辛勞,反映出他所面臨的艱巨挑戰:銀行體系的崩潰,導致經濟凋敝;政治上的相互制衡傾向于無所作為;一些蠱惑人心的脫口秀主持人,把他的改革與納粹主義相提并論,并質疑他的出生地乃至公民身份,這營造出了一種不利的氛圍。參議員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是少數能夠跨越兩黨障礙的民主黨人士之一,他的去世,恰恰突顯出華盛頓兩黨合作的衰落。
您已閱讀13%(596字),剩余87%(412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