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2009年空前的貸款增長,中國銀行業的盈利在3季度已經基本回升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有些銀行的利潤還創出歷史新高。最近一個月,人們對中資銀行業績的樂觀情緒開始被一種擔憂取代——中國銀行業可能面臨多達500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金缺口。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的中資銀行股票,過去一個月的平均跌幅超過10%。
確保資本金充足,是銀行抵御風險的重要一環。通常監管機構會要求銀行持有不少于風險資產8%的資本金。今年前11個月,中國各銀行新發放貸款9.21萬億元人民幣。而銀行資本金的積累,主要依靠留存利潤和外部融資,增速遠遠趕不上資產規模(存貸款余額)的增長。這種情況下,出現資本充足率普遍下降的顯現也不足為怪。
對于中國銀行業目前暴露出的資本金缺口,市場反應以負面為主。但作者認為,對銀行資本金問題也可以積極看待。與英美等國銀行出現巨額虧損,資本金嚴重損失,被迫請求政府注資維持運轉的狀況不同,中國銀行業的資本金缺口主要是貸款增長帶來的結果,并不意味著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質量出現了嚴重惡化。實際上,中國銀行業目前的不良貸款比率,仍處在歷史的最好水平。
您已閱讀42%(474字),剩余58%(66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