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給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出了個難題,讓他造一個合乎語法、但毫無意義的句子。喬姆斯基來了這么一句:“乏味的幼稚念頭狂怒地睡了。”中國上周末召開了討論明年計劃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竟然也制造出一些同樣毫無意義的說法。胡錦濤執掌的政治局下達的指示,是這方面的典范:財政及貨幣政策應強調“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增強“靈活性”,以適應“新的形勢”。談及人民幣問題時也一樣:中國總理溫家寶上周表示,中國將“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還是這一套說法?
給中國挑刺兒, 或許有失公平:其他國家的決策者也很擅長含糊其辭, 妄顧左右而言他——不妨問問,美聯儲(Fed)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所說的“很長一段時期”到底要有多長?但一條百試不爽的經驗法則是:言辭越是空洞,觀點就越是復雜。溫家寶在2007年3月時還相當肯定地說,中國經濟“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現在看來,這句話語法上仍沒有問題,但語義卻不盡然。新增10萬億元人民幣銀行貸款——比前些年高出一倍——還被稱之為“適度寬松”的政策。這種情形,只有在中國才會出現。
中國是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較去年有所增長的國家——這本身就是一項成就。但從2010年起,此項成就的代價應會變得更明顯。例如,今年前9個月的GDP增長中,95%是由固定資產投資貢獻的。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中國2009年的增量資本-產出率(ICOR)——一個衡量資本支出效率的指標,等于年度總投資額除以實際GDP增長——將不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平均水平的一半。言外之意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