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球場上揮桿的中國富裕人群已經不再滿足于國內有限的高爾夫球場資源,共同的“喜新”取向已表現明顯:高爾夫旅行成為了此項愛好和培養友情的重要方式。
在巴厘島的兩場宵夜中,幾位老總級球友就聊到對于海外高爾夫旅行“沒有時間預算”,只要有時間就會去,。對于目前普通高爾夫愛好者年消費(至少在20至50萬人民幣)來說,這種觀點顯然很正常。不久前,某家廣州球隊就組織了埃及高球旅行,“打3場高爾夫、玩5天,對我來說太長,最好是打4、5天球,玩2、3天”,考慮到公司生意的現狀,黃總表示最多只能接受為期半個月的時間。
在上海經營高爾夫賽事組織業務的Danielle把高爾夫看做未來的交友平臺。正如互聯網對世界的改變,或許10年之后,朋友們打高爾夫會像如今上網聊天般尋常。不過,目前她接下的高爾夫旅行案子多是商務團,來自國內外不同的行業的球友們“生動反映中外經貿動態”:“今年上半年出國很頻繁,我們帶團去了歐洲、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等。每到一個國家,對方對遠道而來的中國球友表示熱切的期待,對跨國高爾夫賽事及聯誼的新課題表示了很大的興趣”。
您已閱讀30%(463字),剩余70%(110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