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早有那么一天,美國將發現自己面臨巨大的財政問題。在經濟衰退和刺激措施的共同作用了,美國出現了創紀錄的赤字,且經濟復蘇將難以接近重建收支平衡的程度。對于自己所要求得到的權利和愿意支付的稅收,美國選民有一些重大問題需要回答。
這一黯淡的前景,似乎并非呼吁美國改革社會政策的理想背景。但這正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學者伊莎貝爾?索希爾(Isabel Sawhill)和羅恩?哈斯金斯(Ron Haskins)在他們的新書——《創造一個有機遇的社會》(Creating an Opportunity Society)中提出的觀點。
這樣的呼聲可能目前看起來有些不切實際,但我們應該為作者拒絕改變自己的研究方向而表示祝賀——這不僅是因為書中充滿了絕妙的分析和建議。通過以下兩方面,可以證明他們的努力也正合時宜。
該書指出,我們可以將嚴格的財政紀律與雄心勃勃的社會政策結合在一起,而許多政府官員往往容易忘記這一點。它同時指出,走中間路線——旨在取悅左派和右派中溫和分子、在政治上可行的政策——用不著猶猶豫豫。掌握這些經驗教訓,是打破財政僵局和解決其它難題的關鍵。
許多美國人認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比大多數國家都能更好地為公民提供發展機遇的社會。美國不是世界上最平等的社會,也不希望成為這樣的社會。重要的是,窮人可以養活自己。
《創造一個有機遇的社會》開篇指出,這是一個有些荒誕的提法,尤其是對于最貧窮的孩子而言。以國際標準衡量,美國的代際流動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相當低。這將會使闖入美國公共住宅項目或問題重重的內城貧民學校的少數人感到吃驚,但美國中產階級卻永遠不會有這種經歷。數據顯示,與英國相比,出生在收入分配排名前后20%家庭的美國孩子停留在原階層的可能性更大,而較之瑞典和丹麥等國家,這種可能性要大得多。
但政府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本書肯定了一些文獻中已確認的研究發現,即如果貧窮的孩子做到三件事情,那么,他們就幾乎肯定能轉變為中產階級。這三件事情是:完成高中教育、擁有一份全職工作和先結婚后生子。美國之所以作為機遇社會上表現欠佳,是因為有太多美國年輕人沒能做到其中的一項或更多。這本書集中研究了這些領域。
正如奧巴馬(Obama)政府認識到的,教育是關鍵所在。《創造一個有機遇的社會》一書呼吁政府逐步加大對窮人早期教育項目的投入。各項研究顯示,此項投資收益極其豐厚。
作者還建議出臺改進學校教育的政策,比如,采納國家標準(提高現有的基于各州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的標準);出臺新的聯邦激勵措施(如奧巴馬政府正推出的那些措施),以鼓勵聘請和留用優秀教師;支持強調秩序、良好出勤率、基本技能和經常性評估的“家長式”學校。教師工會會對上述舉措提出了諸多異議。
作者表示,政府可以通過擴大勞動所得稅額抵減 (EITC)制度和支持職業培訓的方式,增強對找工作和堅持工作的激勵。但他們表示,政府應維持或收緊上世紀90年代福利改革中的工作資格要求。如此一來,許多自由主義者將有所克制,因為他們將被告知,需經歷上學、就業、婚后生子的“成功三步曲”,而這些則要求更堅定的家庭優先的勸說和激勵。“對于那些辯稱這個目標已經過時、或與現代文化不符的人,我們的反駁是,現代文化與孩子的需求不符。”這就是他們的觀點。
扣除本書希望削減的項目所節省的費用,這些擴大后的新增干預成本每年約為200億美元。以目前的標準衡量,這似乎不多,但作為鐵桿的財政保守派,兩位作者認為,美國連現有的承諾都承擔不起,更別說新的承諾。因此,他們在此提出了最為大膽的建議。美國社會契約需要修訂,以減少老年人——他們中的很多人相對富裕 ——的所得,以此增加窮人的所得。
這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目前對削減聯邦醫療保險計劃(Medicare)——針對老年人的公共醫療保險計劃——的擔憂就突顯了這一問題。兩位作者希望能在這一領域以及社會保障支出方面節省一些錢,而社保領域又是一個政治禁區。
隨著即將來臨的財政緊急狀態逐漸成形,我們必須有所行動。任何與問題規模相當的選擇都不會容易。這本書的最大優點——集綜合政策指南與新社會契約框架于一身 ——不僅在于承認美國的上進心未達到應有的水平,而且還呼吁政府采取行動、堅持財政紀律。它真正的優點在于其與眾不同的美國療法,其重點是褒獎努力而非游手好閑,以及堅持強調個人責任。
這種混合自由與保守主題的方式,將會招致兩個政黨的攻擊。但如果采取中間路線,它可以贏得雙方的公開支持,并且它也應該這么做。中間路線不一定是軟弱的。它也可以是勇敢和有力的。來自激進中心(radical centre)的政策,正是美國所需要的。
譯者/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