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盡管我們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對于構建經過改革、支持我們重返增長與繁榮的金融服務業而言,我們只是走完了長征的第一步。政府的空前干預已恢復了人們的信心。如今的任務是確保信心的保持與增強。沒有穩定的金融業,現代經濟就不可能發揮作用。
但我們絕不能回到過去的做法和過去的過剩局面。監管、商業模式以及文化仍需要徹底改革,同時還要保護經濟復蘇,以免負責任的放貸以及家庭和企業所依賴的信貸可用性大規模撤出對其產生影響。
此次危機于一年前爆發時,過去20年發展起來的互相關聯的全球市場,暴露出了監管方面的空白。盡管銀行走向國際化,資本流動跨越了國界,但監管仍基本上僅限于國內。人們還明顯地看到,對實體經濟的貸款,受到涉及復雜產品的巨大不透明交易網絡的支撐,但幾乎無人了解這些產品,其風險也未被發現。此外,有一種文化使上述問題變得更為復雜,即過度承擔短期風險受到獎勵,消費者借貸超過其負擔能力的行為也受到鼓勵,這種情況在美國尤其眼中,但在其它國家也存在。
您已閱讀22%(425字),剩余78%(146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