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黃海一直是東北亞海上的多事之域。早不打,晚不打,就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啟程進行亞洲外交處女秀之前,韓朝海軍10日在黃海上的雙方海疆分界線附近,展開七年來首度海上交火。這是朝鮮政治強人金正日與韓國總統李明博的“冤家路窄”,還是金正日給奧巴馬的下馬威?
不容否認,以金正日的自大自狂心態來說,奧巴馬參加亞太峰會,走訪新加坡與中、日、韓,平壤當然有被冷落和被邊緣化的壓力。金正日更可以想象成美國要與日韓攜手,并說服中國,織成一張“圍困”平壤的大網。因此,他必須“先下手為強”,制造韓朝沖突的現狀,再度玩弄“戰爭邊緣游戲”,自己搭成一張舞臺,自己成為主角,讓國際視聽聚焦半島,讓朝鮮成為這次美國東亞外交“不請自來”的玩家,再度促使華盛頓與平壤直接談判對話,以獲取重大的政經利益,并保證平壤在未來東亞共同體安全機制中占據一個位置。
金正日的焦慮有跡可尋。在奧巴馬外交政策重視美國重返亞洲的進程中,朝鮮雖然以核武試驗的“險棋”贏得美國關注,但在奧巴馬推動的接觸外交日程表上,平壤排在了緬甸的后面。在緬甸軍政府明年推動大選的前夜,美、緬互動獲得了突破性進展,美國副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走訪緬甸,竟然見到了連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都沒有見到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季,并以解除制裁為籌碼,讓軍政府釋放出可能還昂山素季自由的驚人信息,而昂山如果獲得自由,再度領導民主聯盟參加大選(當然,軍政府會確保八十年代未昂山大勝情況不會重演),那美、緬關系將全面解凍。如此一來,朝鮮不但在這個區域更加孤立,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也會大幅減少,因此,金正日必須不斷出招,讓解決朝鮮問題排上美國“重返東亞”的最優先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