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不久前,40載超常規的金融創新一直被視為西方決策者和銀行家額手相慶的理由。而過去兩年發生的事情,給這一切結束劃上了句號。目前一些人在強調金融創新的風險,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主席特納勛爵(Lord Turner)就是其中之一。在最新一期《展望》(Prospect)雜志上,他掀起了關于金融業規模擴大的論戰。他辯稱,大量金融創新都對社會無益。那么,監管機構目前應該此類活動抱有偏見嗎?
無疑,一些創新是有益的。但很多金融創新的影響既不好也不壞。我能想到的為數不多沒有明顯缺憾的創新之一,是意大利比薩的斐波納契(Fibonacci) 12世紀末的一項發現,他用貼現來顯示不同現金流的現值。這大大提高了資金配置的效率,同時不會產生人們不愿看到的負面影響。
其它偉大的基本創新一向都是雙刃劍。允許價值隨時間轉移的利率堪稱奇跡。然而,這引發了高利貸的問題。紙幣提供了便利,但當得不到黃金的支持時,它太容易貶值。保險對于現代生活來說至關重要,但卻包含著道德風險,這個安全網絡鼓勵人們沉緬于風險更大的行為。
您已閱讀33%(449字),剩余67%(89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