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指出,要保證私營工廠每年獲得10%、20%到30%左右的利潤
1949年中國共產黨人拿下中國大陸。當時,共產黨人并非篤定要實行計劃經濟。就好比,如果國民黨人取得了勝利,就一定會實行市場經濟嗎?
共產黨干部的待遇是計劃經濟的,是軍事供給制。1950年7月,財政部規定對供給制干部實行小包干,生活費和津貼費一律折米供給,分大中小3種標準,大灶每人每月折米130斤,中灶165斤,小灶225斤。當時彭德懷奉命進京商議志愿軍入朝參戰事宜,不與夫人同吃,因為彭可享受小灶,夫人只能委屈中灶。1952年7月起,各級政府干部津貼分為29級,并實行工資分制,最高國家主席和副主席工資分為1006分,最低區縣勤雜員為85分。在關內每一工資分合實物的數量為:糧食0.8斤,白布0.2尺,食鹽0.02斤,煤2斤。到1955年7月,供給制向工資制的過渡才完成。
但中共經濟高層還是有市場經濟概念的。1950年1月21日,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陳云和副主任薄一波、馬寅初的名義回復了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和副行長兼人保總經理胡景沄一封公文,原文如下——
“關于處理中國保險公司事,所擬將中國產物保險公司改隸到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內,以利用其開展海外保險業務。經研究我們認為:中國產物保險公司為中國銀行所設立,且中國銀行尚有私人股份,其領導關系的變更須經董事會決定,目前新的董事會尚待組成,故仍暫維現狀,俟董事會組成后再作考慮,中國產物保險公司員工愿和國家保險公司靠近,我們可加強爭取團結教育,利用其多作些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