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邦國林立,為什么富的這么富,窮的這么窮,而且還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正如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Lucas)在其著名的《經濟發展的力學》(“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一文中所感嘆的:“各國之間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大得讓人難以置信,……一個人一旦思考這些問題,那么他就不再想別的事了。”
地區與地區相比,公元1000年時世界上最富和最窮地區之間的人均收入差距是1.1比1,現在是19比1。國與國相比,今天富國瑞士和窮國莫桑比克的貧富差距是400比1。早在1817年,英國人口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在給其好友、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David Richardo)的信中就說:“探尋國富國窮的原因是政治經濟學一切研究的重中之重”。近200年后的今天,研究還在不斷地繼續,但是至今卻仍然沒有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法國哲學家、作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感嘆道:“我對歷史的本質始終迷惑不解”。
探索,是因為有謎的存在;解謎,是研究的用意所在。中國古訓曰:“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無疑,這是很高的要求,很難達到,但起碼可以作為學者努力的方向。《黃帝內經》曰:“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意思是說,博古必要通今,做學問如果不探討古今延綿演變的因果關系,很容易落入偏見,是不可取的。
您已閱讀11%(602字),剩余89%(491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