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已變得越來越近。這次峰會被愚蠢地宣傳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最后一搏。人們所估算的、幫助相關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所需的資金量正飛速增長——比談判代表們飛行里程的增速還要快。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印度和南非要求富裕國家拿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5%到1%,幫助它們對抗氣候變化。8月27日,英國的一份報告主張,聯合國(UN)對適應氣候變化所需資金的估算(到2030年時,每年需資金490億至1710億美元)還應提高兩到三倍。本周,非洲各國領導人將考慮從2020年起向富裕國家每年要求670億美元的計劃。
這些數字讓我們聯想到三點。它們金額巨大,與氣候變化問題的規模相襯;它們是一種猜測,試圖預言一個不確定的未來;最重要的是,盡管定量化加深了我們對挑戰的了解,而且明確的數字是有力的談判武器,但它們掩蓋了一個更大的問題。世界各國不必現在就商定為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資金流。我們現在需要商定的,是碳減排目標,繼而是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機制和激勵措施,公平性也是考慮因素之一。碳排放指標的透明定價,要比不切實際的氣候變化資金支付更重要。
您已閱讀52%(487字),剩余48%(44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