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Obama)政府日益暗示,美國將不再繼續擔當全球最終消費國和進口國的角色。上月,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演講和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對此做了最清晰的表述。他表示,美國必須成為以出口為導向、而不是以消費為基礎的經濟體;必須依靠真正的工程技術,而不是金融“巫術”。美國財政部長蒂姆?蓋特納(Tim Geithner)和其它高官也發出了類似的、使美國經濟增長恢復平衡的言論。
美國采取新的姿態,不僅是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而且是出于戰略方面的考慮。薩默斯此前已評述過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與凈債務(外債)國身份之間的矛盾。如果美國依賴外國投資者紓困其金融業(就像本次危機初期時那樣)、或者為其財政大幅擴張提供資金(就像中國和其它貿易順差國長期所做的那樣),美國的影響力可能就會大打折扣。美國無疑還認識到,今后可能無法再以可接受的價格為其龐大的貿易赤字融資,因此在某種程度上,美國此舉也是迫不得已。
要實現經濟長期增長,美國就有必要加大出口,還可能需要減少經常賬戶赤字(目前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美國還必須結束美元仍被高估的局面,盡管薩默斯沒有(也不可能)這么說。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威廉?克萊因(William Cline)和湯姆?威廉斯(John Williamson)所進行的研究表明,若想使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接近上述目標所要求的水平,美元可能需要進一步真正的貶值——主要是相對人民幣和其它亞洲國家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