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老板來參加自己的婚禮,該不該期望老板送一份不薄的禮金?我認識的一個老板因為兩手空空出席下屬的婚禮,而被這位下屬不無芥蒂地念叨了好幾年。但出席過下屬婚禮而沒送禮金的上司們不必因此忐忑不安,他們的關系比較特殊,原來是朋友,之后又成了上下級,于是就有了誤解。發請柬的以為請了個朋友,收到請柬的則以為是下屬需要自己去撐場面,于是就把自己系上緞帶作為最大的禮金送過去了。至于真金白銀的禮金?你開玩笑吧,你不會真的想要吧。
就像我把人家列為私人朋友,而人家把我列為業內同行一樣,有些時候,你真的很難分辨在別人心目中,你的首要角色是什么?是朋友?是客戶?是同學?還是見過面吃過飯泡過吧的陌生人?誰都希望自己在對方心中處于更優先的地位,這多少有點像愛人之間的較量,最好你愛我多過我愛你。
對彼此關系的準確認識,有時通過禮金或禮物表達得更直白。你當他是朋友,過年封300元壓歲錢給他孩子,想不到他還回來的紅包里包了2000元,這并不意味著他比你慷慨,很可能是他首先把你看作客戶,希望在今后的生意合作中你能網開一面。這時,收到的紅包越厚,心理負擔越沉重,根本像捧著燙手的山芋,完全得不到應有的愉悅感。也有人樂此不疲的。我知道有銀行的人擺超級豪華的婚宴,請來一幫企業主“朋友”,大肆斂財。這時的禮金,“禮”的成份已經越來越低了。
您已閱讀43%(552字),剩余57%(73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成為付費會員,閱讀FT獨家內容
如您已經是會員,請點擊這里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