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面臨的是通脹還是通縮?這似乎取決于你看的是哪位分析師的報告,以及是哪一天提出的這個問題。不久前還在哀嘆通縮威脅依然存在的人們,如今又對政府印鈔或預算赤字將引發新一輪通脹怨聲載道。現實中的數據則令人更加困惑。根據官方的消費價格指數(CPI),英國今年4月份物價仍同比上漲了2.3%,略高于政府2%的通脹目標。而根據傳統的、覆蓋范圍更廣的零售價格指數(RPI),物價下跌了1.2%。
那么,我們是否就可以說,由于通脹和通縮憂慮同時存在,因此目前的貨幣政策得當、價格保持著大體穩定呢?遺憾的是,我們不能。在價格運動的方向和程度上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這本身就威脅著經濟穩定。
在近期下跌之后,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再度攀升,這并未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正是這些領域價格上漲在產生通脹中的效果,導致一些央行在從緊縮性政策轉向擴張性政策上動作遲緩。初級產品價格再度高漲,會令央行在制定貨幣戰略時更加為難——但這還不是最大的威脅。真正令人擔憂的是,或許在經濟遠未復元(例如恢復充分就業)之時,能源和基礎大宗商品的短缺就對全球經濟增長形成了真正的制約。
您已閱讀25%(466字),剩余75%(141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