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紐約各種活動上的一個主要話題,就是佳士得圣羅蘭藏品拍賣會上兩個銅首的拍賣對市場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兩個獸首是在19世紀從中國搶走的,一位中國買家在會上拍下了它,但現在拒絕付款,以顯示一種“愛國姿態”。“這對拍賣業來說不是個好消息,”巴黎一流交易商克里斯蒂安·戴迪爾(Christian Deydier)說。“雖然我認為這只是一樁個案,但卻令人擔憂,這表明一些中國買家不尊重國際法。”倫敦交易商羅杰·凱弗恩(Roger Keverne)認為,競拍人蔡銘超可能會不再被允許參加拍賣。“但我并不認為他的流氓做法將對本周紐約的拍賣有任何影響。”他補充說。
競拍人不支付貨款是藝術品市場的小秘密之一,一個拍賣行和經銷商一般都不愿意談論的秘密。據一位拍賣專家介紹,有幾個買家在拍賣后又放棄并不是什么稀罕事,隨著全球金融危機讓一些人的財富縮水,這個問題出現的頻率已越來越高。目前已訴諸美國法院的一樁案子就是一例。哈爾西·邁納(Halsey Minor)是加利福尼亞的一位企業家,去年在蘇富比拍下三幅畫作,共計1300萬美元。該公司的銷售條款提供了多種選擇,如取消交易、重新將作品拿出來拍賣或提起訴訟——這通常是最后的手段。在這起案例中,蘇富比起訴邁納,要求他支付1600萬美元,即拍品價格和相關費用。邁納則提起反訴,稱蘇富比沒有充分披露自身在三幅作品之一中的財務利益,他提及的作品是愛德華·希克斯(Edward Hicks)的“和平王國” (Peaceable Kingdom,1846至1848年),他當時出價860萬美元。蘇富比聲稱“邁納先生告訴我們,他不付錢的唯一原因是因為有人欠他錢。”
拒付問題不只出現在拍賣行:交易商最近一直在議論一些沒有最終完成的交易。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通常被個案處理。“我們可能提供更慷慨的付款條件或折扣,以鼓勵人們付款,但實在不行的話我們必須劃出底線并取消交易,”倫敦艾比恩畫廊(Albion Gallery)的馬特·蘭頓(Matt Langton)說。起伏不定的匯率也帶來了問題——美元去年的大幅升值讓一些買家發現,他們將支付的金額遠遠超過他們原先的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