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沙尼亞到南非,許多國家都面臨著巨額經常賬戶赤字——有時高達兩位數。全球經濟下滑的幅度越大,這些國家就越容易受到沖擊,因為出口萎縮、稅收收入減少,且貨幣面臨下行壓力。如果一場亞洲式危機侵襲其中的一個國家,其它國家肯定會被傳染,并隨之倒下。
即使是那些避開了危險的外部失衡的國家,也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全球需求下滑,要求它們參與公共赤字支出。但富國創紀錄的發債數量充斥了市場,另它們面臨被擠出市場的風險,同時,出借方突然轉向了極度規避風險的美德。
原則上,這兩個問題都擁有一個相同的解決方案。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目的,就是將資金從盈余國家輸往赤字國家,但它目前可動用的資源——大約2000億美元和借款安排——遠不足以履行這一職責。日本已主動提供另外1000億美元;這筆交易應盡快敲定,并鼓勵其它盈余國家加以效仿。這就給亞洲其它儲蓄大國帶來了責任:中國、新加坡、韓國和它們的諸多鄰國,這些國家均握有巨額外匯儲備。國際金融的穩定——以及儲蓄國自身的利益——都要求它們拿出部分儲備。
您已閱讀54%(437字),剩余46%(36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