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試圖重新激活證券化放貸,具體方式是通過一個新的公私投資基金吸收有毒資產,并擴大美聯儲(Fed)現有的消費者放貸安排。這可能救活非銀行信貸市場,而無論銀行本身能否重新置身于堅實基礎之上。
然而,各銀行不能停留在它們目前的失靈狀態。如今,某些銀行具有清償能力,而另一些銀行不具有這種能力,只是沒有人具體知道哪些銀行有問題。銀行必須立即坦白自己的虧損,然后得到充足的資本重組,以免所有銀行都被視為無力清償。否則的話,銀行間的拆借就不會解凍,注資也不會增加各銀行的放貸。
蓋特納明白這一點。他的計劃的另一個方面是,要求各銀行經受“壓力測試”,以使“它們的資產負債表更干凈和更強勁”。但是,從公共金庫到銀行的任何資金轉移,都必須附帶必要的條件,以實現其公共目的。納稅人的投資必須得到公平的補償,因為以比市場價格更慷慨的條款接手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虧本資產,無異于向銀行提供不應當的禮物。
您已閱讀54%(388字),剩余46%(33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