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近年改進了做法,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銀行(World Bank)以及美國農業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借鑒了各種方法,以改進數據采集工作。但是,按照委婉的說法,來自各省市的數據仍有不可知的“水分”。2006年為調查人為操縱數據而組建的一個精銳小組,不太可能抓住所有違規者。
這就是為什么中國觀察家們發展了自己的“誠信頻譜”。好的一端集中了央行有關借貸、貨幣供應和儲蓄增長的統計數據,還有官方的貿易和通脹數據。這些數據均可在無需付出太大努力的情況下,得到驗證及交叉核實。在另一端則是有關工業產出(太順了、而且往往與能源消耗數據不符)和失業(不計50歲以上男士、剛被裁員的人士以及大部分流動人口)的數據。
在中國中央政府方面,則展現出一種新的坦誠。北京已警告稱,今年可能難保神奇的8%增長率底線。北京還可能意識到,展現一副完美強悍的形象并不符合自身利益,尤其是在實際證據另有所指的情況下。畢竟,騷亂的代價可能比誠實更高。天安門事件發生后,1990年中國經濟增長率跌至3.8%,連30年平均值的一半都不到。
您已閱讀99%(501字),剩余1%(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