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已經存在多年,但成果寥寥無幾。11月份的峰會草擬了一份協作支持全球經濟增長、對抗金融危機的宏偉計劃,承認某些朦朧的希望是錯誤的,即世界經濟的相當大部分將與衰退“脫鉤”。
不過,僅1個月內,此次峰會唯一的一個具體計劃也已落空。作為決心避免上世紀30年代式貿易保護主義的信號,G20峰會努力推動在今年底前達成多哈(Doha)回合貿易談判的框架協議,并承諾在未來12個月內不實施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前者再次落空,因為美國和大型新興市場(尤其是印度)未能改變自身的頑固立場。同時,不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承諾還未持續兩天,俄羅斯就宣布計劃提高汽車關稅。此后,此次峰會上的承諾又受到了印度、印尼、巴西和阿根廷的進一步破壞。1個月內,四分之一的20國集團成員國違背了自己的承諾。這可不是建立可信度的方式。
二十國集團的根本問題在于,它在改變激勵機制方面幾乎無所作為。全球治理不是數獨游戲(Sudoku)。任何人都能拿出一套金融統計數據,整理出一份在系統層面影響重大的經濟體的新名單,然后召集一次集體發愁的會議。但要想把這樣一個組織轉變成一種管理機制,就需要使該組織的決定對成員國國內的辯論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您已閱讀42%(499字),剩余58%(68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