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上,我在新華社演播室,參加了由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和中國教育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大型教育政策談論節目《問教》,主題為“城市義務教育全免費”。本節目的總策劃、特約主持人、前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節目的開頭說:“現在正在進行的北京奧運會是大喜事,但同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城市義務教育將全部免費,這也是大喜事。”
今年的7月30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會議決定: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全部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繼續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學生補助生活費。
在本次特別節目當中,原國家教委副主任、中國第一部義務教育法的制定者之一柳斌先生介紹說:“中央政府首次提出普及小學義務教育的時候,全國教育總經費只有25億人民幣,人均經費大概是3到4元。文革期間,教育事業也遭到了政治運動的阻礙,停滯不前。”文革結束后,中國開始逐步推廣現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1985年,中央正式提出普及義務教育免費制度,86年制定《義務教育法》后,不再收取學費。2006年制定新的《義務教育法》后,免收學費和書雜費。2007年,實施免除農村義務教育書雜費。緊接著,從2008年9月1日起,城市的義務教育書雜費也終于被免除了。回顧中國義務教育史,一目了然,中國教育界確實是與國家、社會的變遷同行的,其過程也充滿曲折和風雨。7月30日,新華社發表的社評《中國教育史的里程碑》總結道:“少年強則國家強,教育興則民族興。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是我們這個發展中大國的一次歷史性壯舉,標志著我國教育事業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也必將對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我們堅信,隨著教育事業進一步興旺,中華民族必將在偉大復興的征途上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此事與北京奧運會一樣,將成為中國2008的熱門話題,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