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不上干凈的水,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城市居民的幸福又將從何談起?
隨著世界經濟的提速,我們對能源需求卻從未緩步,其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全球氣候的影響更是日趨嚴重。根據權威機構預計,到2020年,世界能源消費將達到128.89億噸油當量,隨之而來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塵顆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會逐年增大。
“如果臭氧污染達到100微克/立方米,那些活躍的戶外活動者和呼吸道疾病人群應避免戶外活動。”美國環保署曾表明。
當然,環保主義者的擔心不無道理。2011年,中國替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國,人均能源消耗量也超過2.6噸標準煤。這也使中國成為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而在去年年初中國環保部發布的數據曾顯示:在國內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中,43%的城市空氣質量為最低的三級,甚至有些城市還低于這個水平。另外,就在去年年底由“第四屆中國綠色發展高層論壇”發布的“中國十佳綠色城市”評選中,國內一二線城市幾乎全軍覆沒。
“這不僅是空氣問題。水資源、能源浪費、交通擁堵、噪聲污染等問題在城市化進程中十分突出。”據長期研究城市化問題的社會學家介紹: 截止2011年底,國內常住人口超過800萬人的城市有30個,其中13個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人。而且根據麥肯錫公司預測,到2025年,僅中國地區百萬人口規模以上城市將達到221個,是目前歐洲的近9倍。“中國城市人口越來越多,發展越來越快,由此產生的城市化問題是我們回避不了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就中國目前的城鎮化進程而言,城市化的提速對城市基礎設施、原材料、住房、交通、水資源等都是巨大的壓力與挑戰。
實際上,“城市化綜合癥”并非無解決之道。如果未來城市想要達到有序交通、綠色樓宇、良好水資源管理以及智能化供電系統,并讓城市化的進程步入可持續發展道路,那么未來城市建設還需多元發展。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程美瑋為未來城市建設給出了他的意見:“設想一下未來城市是個什么樣子?首先,要擁有最先進的基礎設施,像智能的交通系統、電動汽車、智能電網、智能樓宇等,而且,未來的城市還應該是綠色的、健康的”。
中國城市化已經步入“成年”,亟需在未來城市的規劃、低碳項目實施上進行全方位統籌。程美瑋還認為。
據悉,程美瑋所領導的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憑借多年在能源、交通、樓宇、水處理和醫療等領域的實力和經驗,幫助中國城市在這些領域進行升級與改造,從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截止目前,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已成功與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武漢、南京等中國眾多重要城市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例如在云廣輸電工程、上海世博會、北京地鐵工程、西安國際機場等系列項目中,西門子都在竭盡所能地推動中國城市綠色轉變,以進一步幫助中國城市減少碳足跡。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西門子第二大海外市場。”程美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表明:實際上,作為全球知名的綠色基礎設施領軍企業,西門子對環保科技創新的追求一直孜孜不倦。據西門子股份公司發布的2011年財報中顯示:西門子股份公司與環保相關業務組合實現了約300億歐元的總營收,使西門子成為全球最大的環保技術供應商之一。同時,西門子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3.2億噸,相當于柏林、德里、香港、伊斯坦布爾、倫敦、紐約、新加坡以及東京八個城市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總和。
日前,為了更廣泛地提振綠色戰略,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積極響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全球綠色新政及綠色經濟計劃”。據悉,歐盟將在2013年之前投資1050億歐元支持發展綠色經濟;美國政府劃撥677億美元發展清潔能源和節能交通;韓國政府提出“綠色增長”國家戰略,計劃在綠色經濟領域投資50億萬韓元;日本將爭取在2015年之前把綠色經濟規劃擴大至100萬億日元;英國政府于2009年推出了一項低碳排放工業戰略;法國政府將把大量資金用于家庭、辦公樓以及政府為低收入者建造的房屋中所需的絕熱材料上,以減少建筑能耗。
而對于中國來說,根據預計:“十二五”末,中國環保業產值將達4.5萬億元以上。很顯然,節能環保領域已經成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加快形成支柱產業”的首要任務。此外,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科技、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其他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隨之向環保領域靠攏。
同時,“十二五”規劃綱要還提出,到201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分別降低16%和17%。對此,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中美能效論壇”上指出,為加強節能管理,中國將開展綠色交通體系、綠色建筑行動等節能重點工程,并通過技術和工程節能,力爭“十二五”實現節能3億噸標準煤。
另一組財政數據表明,為了解決在城市供水、燃氣、熱力管網等方面的問題,在“十二五”期間,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投資總額預計在7萬億元左右。有分析師認為:面對如此巨大“蛋糕”,西門子等跨國公司并不孤單,中國也將出臺更多利好政策,鼓勵國內外企業參與到綠色城市建設中來。
當然,面對當今日益突出的城市化問題,中國政府將如何解決?未來城市將如何建設?綠色經濟何時能發揮普遍效益?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