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曾是銀行家,著有《A Banquet of Consequences — Reloaded》和《Fortune’s Fool》
就像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是2008年金融動蕩的核心一樣,未來的危機可能圍繞繁榮的私人市場展開。
投資者向非上市股權、私人信貸和早期或新風險融資投入了約9.8萬億美元,認為自己找到了最新的成功公式。除了眾所周知的問題——估值過高、樂觀的假設、激進的會計計算和高負債水平,還有其他擔憂。
首先,由于私人投資本身缺乏流動性,投資者不可能輕易止損。套現手段主要依賴首次公開發行(IPO)和出售,目前這很困難,尤其是以此前預期的價格上市或出售。
您已閱讀20%(280字),剩余80%(115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