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聯邦金融分析公司(Federal Financial Analytics)執行合伙人,著有《不平等的引擎:美聯儲和美國財富的未來》(Engine of Inequality: the Fed and Future of Wealth in America)一書。
在混亂之中,總是會有波動,而大宗商品行業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了痛苦。這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猜測,如果前所未有的價格波動顯示出系統性影響的跡象,央行將會介入。據我所知,沒有哪位央行行長希望為大宗商品紓困,但如果市場壓力轉向系統性,他們就會采取行動。事實上,即使壓力看起來是可控的,如果他們認為核心商品從價格高漲到令人望而卻步時,公共福利受到威脅,他們也可能進行干預。
在美國,美聯儲將盡可能長時間地抵制支持大宗商品集團或交易員的呼聲,理由是它認為自己在價格和就業方面的職責有限——盡管它辯稱,其反通脹政策將穩定市場。但無論它能對通脹做些什么,都需要時間,而且它所做的一切也將加劇大宗商品市場的壓力。
盡管大宗商品市場在大流行的沖擊后,目前基本上已回到警戒狀態,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大幅增加了政策干預的可能性,這些政策干預將市場風險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結構性金融市場風險的三個來源尤其令人擔憂。即使沒有任何一項刺激央行干預,它們也肯定會引發新一輪的系統性監管。這場危機的教訓是基于新冠疫情和2008-09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慘痛教訓。
您已閱讀38%(594字),剩余62%(97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