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末,一位英國前內閣大臣在反思冷戰結束時,用消費品公司進入前蘇聯的一幕來說明他所稱的“奇跡之年”所發生的轉變。
在莫斯科普希金廣場(Pushkin Square)新開的麥當勞(McDonald’s)門口排隊的人比在列寧墓前排隊的人還要多,丹尼斯?希利(Denis Healey)在《金融時報》上驚嘆道。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杰弗里?索南菲爾德(Jeffrey Sonnenfeld)本周表示,俄羅斯人對西方快餐、軟飲料和牛仔褲品牌的擁抱,很快成為“資本主義外交”取得勝利的象征,并提到美國國務院(US Department of State)曾鼓勵美國企業在莫斯科開設分店。
您已閱讀9%(318字),剩余91%(331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