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華納與美國在線的失敗婚姻 2000年,當時領先的互聯網供應商美國在線(AOL)與媒體巨頭時代華納(Time Warner)合并。這宗全股票交易金額高達1640億美元。而許多人認為,這筆標志著互聯網泡沫頂峰的交易,從一開始就注定會失敗。 這宗合并始終受到美國在線所謂的“圍墻花園”——即對網上內容收費——的經營模式的困擾。對于公眾的普遍期待和網絡開放性而言,這種模式無疑是逆流而動。 2009年5月,兩家公司宣布,時代華納將剝離美國在線,使后者成為一個獨立公司。此時,美國在線的價值已從合并前的2000億美元跌至30億美元。 |
阿塞洛與米塔爾的牽手 9最終,他沒讓人失望。在歷時5個月的斗爭之后,拉克西米?米塔爾(Lakshmi Mittal)在2006年6月成功收購盧森堡的鋼鐵企業阿塞洛(Arcelor),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企業負責人。他的公司比最接近的競爭對手大三倍,每年生產超過1億噸鋼鐵。 阿塞洛最初將米塔爾的收購提議描述為“百分之一百五十的敵意”,并試圖竭力阻止,采取的措施包括價值65億歐元的股票回購,以及試圖與俄羅斯鋼鐵巨頭謝韋爾鋼鐵(Severstal)達成另一項合并協議。但是兩種方法都沒能奏效,米塔爾的出價最終獲得了阿塞洛董事會的批準。 在合并過程中,對印度米塔爾家族推行種族主義的指責使得這筆交易更具爭議性。與此同時,法國,西班牙和盧森堡政府都曾威脅要阻止這筆交易,但反過來又被指責為推行歐洲保護主義。 |
雷曼兄弟的倒臺 2008年的金融危機將長遠留在人們腦海中的一副景象,是雷曼兄弟的員工們抱著裝滿個人物品的箱子,離開這家銀行在紐約和倫敦的辦公大樓。 美聯儲在9月的一個周末召集會議,試圖挽救這家有158年歷史的銀行,但與時間賽跑的努力最后宣告失敗。雷曼的倒閉引發了兩個問題:這是如何發生的?誰會是下一個?此后,美林被收入美國銀行囊中,監管機構拼命救市,而雷曼前任首席執行官富爾德成了華爾街上的惡棍。 雷曼之后,再也沒有任何一家大牌金融機構倒下:雷曼的壞帳如此之高,被視作無可救藥。而其它機構獲得了援手,要么是因為它們被認為是“太大而不能倒閉”,要么是因為市場已經極度脆弱,無法接受新的沖擊了。 |
谷歌的首次公開發行 一直喜歡拿數學開玩笑的谷歌(Google)在2004年8月19日上市時,籌集資金27.18281828億美元。這個數字正好是自然對數底數“e”的10億倍。 而谷歌的名稱Google,源自Googol一詞。Googol意思是10的100次方。 上市讓谷歌的創始人Sergey Brin和Larry Page迅速躋身巨富行列。谷歌上市時股價為85美元,此后頻繁高于500美元,甚至一度高達700美元。對一個1998年成立的年輕公司而言,這實在是不俗的表現。 |
欺詐行為層出不窮 過去10年中,出現了多起大規模、形式各異的企業欺詐行為。最大的一起發生在美國電信公司WorldCom。2002年,該公司被發現使用欺詐性的會計方式掩飾疲弱業績,虛抬股價。之后它申請了破產保護。 2008年,法國興業銀行雇員杰洛米?科維爾被稱為“流氓交易員”。他未經授權的交易總金額超過500億歐元,造成49億歐元的損失。 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企業欺詐的主角是來自美國的金融家伯納德?馬多夫。他在2008年承認自己經營了一個金額高達650億美元的龐氏騙局。這個騙局致使成千上萬的投資者受損,震動了整個金融界。馬多夫于2009年6月承認犯有11項罪行,被判處150年監禁。 |
次貸危機 2007-2008年金融危機的根源,是最終壓垮了銀行資產負債標的次級抵押貸款。 次級抵押貸款其實是高風險債務的一種委婉說法。這種貸款被重新組合打包,搖身變成債務抵押債券等金融衍生產品。它們看上去很安全,甚至能獲得AAA的債務評級。 但是,當大批美國購房者發現自己無力償還貸款時,金融業就無法再將這類貸款的風險轉移出去。投資者信心瓦解,許多機構損失嚴重。 直至今日,許多機構仍然在繼續減記次貸資產,規模達到數萬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