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浙江的投資環境越發突顯出其獨特的優勢,2015年浙江省將突出創新驅動,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加快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浙洽會是全省開放性經濟的重要平臺和載體,2015浙洽會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在新常態下,進一步推動“引進來”和“走出去”,助力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為浙江經濟做出新貢獻。
一、浙江正在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浙江省發揮區域優勢,推動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主動承接上海自貿區的溢出效應,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浙江省依托深水岸線和深水港口,適度建設核電、火電基地,發展臨港型的石化、冶金和汽車工業等,形成了一個全省性的多層次、多方位有序推進的接軌上海、參與長三角地區交流與合作的基本格局。同時浙江還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為契機,推動寧波—舟山港與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開展港航合作,打造長江經濟帶的“龍眼”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2014年,寧波—舟山港實現貨物吞吐量8.7億噸,連續6年居全球海港首位;集裝箱吞吐量1945萬標箱,居全球海港第5位。
二、浙江正在突顯經濟社會改革新成果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舟山群島新區、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以及?等各項國家改革試點扎實推進,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民營綠色石化基地、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謀劃實施,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產業結構調整機制改革、城鄉體制改革、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改革、生態建設機制創新等地方試點探路引路。浙江民營經濟發達,作為中國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發源地,浙江民營經濟已占全省生產總值的64%左右。個私經濟總值、銷售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出口創匯額已連續多年居中國大陸各省市自治區第一。浙江共有123家企業入選2014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總數連續15年居中國大陸各省市自治區第一。
三、浙江正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浙江堅持以擴大有效投資支撐轉型升級,加快發展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7大行業,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推進青山湖科技城、杭州未來科技城和寧波新材料科技城規劃建設,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成功舉辦,烏鎮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會址。以阿里巴巴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平臺為龍頭,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努力建設網上“一帶一路”,同時浙江重視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將千家萬戶的農戶與千變萬化的市場連接起來,讓欠發達地區的農漁民搭上信息化的快車。位于浙南山區的遂昌縣,從事電子商務產業的人員超過6000人,網商超過1500家,2014年網上銷售額約5億多元,原來深藏山中的高山云霧茶、竹炭、石練菊米……走出大山,遠銷各地。
四、浙江正在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新格局浙江堅持以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推進環杭州灣城市群、溫臺沿海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建設,大力發展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義烏都市區。同時把浙江省內縣城作為城鄉統籌工作重點,在全省范圍內有選擇地培育200個中心鎮,推進43個小城市培育試點,充分發揮中心鎮在統籌城鄉區域發展中的重要戰略節點作用。目前,浙江形成了3大城市群、4大都市區、7個省域中心城市、60個縣(市)域城市、200個左右省級中心鎮、400個左右一般鎮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全省城市化水平已達64%,全省設區市城市經濟總量超過全省3/4。
五、浙江正在加大海洋經濟開發建設工作近年來,浙江不斷加大涉海項目投入,安排海洋經濟重點建設項目490個,總投資12631億元,著力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等“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重點扶持發展海工裝備與高端船舶制造、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醫藥與生物制品等八大現代海洋產業,開展“浙江漁場修復振興行動”,初步構筑起以寧波、舟山為中心,溫臺杭嘉為兩翼的海洋經濟發展格局。2014年,浙江海洋生產總值達5560億元,占全省GDP的15%左右,其中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