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你都會在倫敦弗利特街附近的一家酒吧里見到一小群維基百科(Wikipedia)愛好者,聊著那些最冷門離奇的知識點。帶著咖啡保溫瓶、筆記本電腦,以及“知識應當自由共享”的信念,他們以志愿者的身份,筑起一道對抗互聯網兩大惡疾——錯誤信息與人工智能垃圾內容——的堡壘。
最近的一個星期天,有15人到場,其中包括三名女性(“說實話,比平時多些,”一人低聲說)。在這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門興趣——比如蘭開夏郡的棉紡廠,或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創辦的19世紀報紙——這讓他們沉迷于創建或修訂維基百科條目。他們說,讓數百萬人閱讀你的成果會讓人上癮。只是,這事也有點孤獨,所以線下聚會很重要。
維基百科一直是一項眾包項目。由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和拉里?桑格(Larry Sanger)于2001年創建,這部在線百科全書如今像是一件X世代(Gen X)版互聯網的活化石:文字為主、無Cookie、基本匿名且無廣告。任何人都可以創建維基百科條目,其他任何人也都可以修改。不論政治分歧和網絡爭吵多么激烈,最終都必須通過辯論達成共識。它仍是全球訪問量前十的網站之一。
您已閱讀29%(505字),剩余71%(125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