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場上,許多顯而易見的負面因素就是難以奏效。這意味著我們或許該為今年最后幾個月可能出現的快速上漲做好準備。
從美國到法國,再到如今似乎輪到日本,基金經理對從債務可持續性到高風險市場里的非理性繁榮越來越警惕。然而,自4月“美國關稅沖擊”以來,情形并未改變:股市高企、公司債熾熱、資金一波波涌入私人市場,而這一切都基于一種強烈信念——“通脹放緩的魔法”會繼續把美國利率拉低。
越來越多的人抱持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心態,連一向謹慎的投資者也跟著入場搭順風車。
您已閱讀15%(227字),剩余85%(130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