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中流傳著一個奇怪的觀點:氣候變化確實存在,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但歐洲國家無法真正影響全球是否能夠實現凈零排放,從而限制全球變暖。在這個熱浪來襲的一周,凱米?巴德諾赫(Kemi Badenoch)前往斯坦斯特德機場,借機批評工黨政府對凈零排放的“意識形態”執著,也讓人們對飛行多了一層擔憂。
這句話出人意料之處在于,其中確實包含了一個有道理的觀點。盡管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取得了重大進展,全球到本世紀中葉可能仍無法實現凈零排放。較小的國家也許需要接受這樣一個現實:目前,遏制氣候變化的斗爭正在失利。
正如預算責任辦公室(OBR)上周重申的那樣,不實現凈零排放所帶來的成本遠高于實現凈零排放的成本。如果你認為我們無論如何都不得不花費更高昂的代價,那么優先考慮那些既能實現脫碳、又能適應更溫暖全球環境的措施,就是合理的。(例如,英國政府目前為熱泵提供補助金,只要這些熱泵不能同時提供空調,這種做法是不正常的)。
您已閱讀28%(401字),剩余72%(104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